不管是單組分聚氨酯密封膠還是雙組分結構聚氨酯密封膠,內部固化不充分,都將引起粘接問題;而且固化不充分的聚氨酯密封膠,其粘接強度、彈性等性能也無法達到預期值。某項目使用的單組分聚氨酯密封膠,注膠寬度約33mm,厚度Smm。該項目反饋打膠近一個月之后,聚氨酯密封膠內部尚未固化完全;移動板塊,聚氨酯密封膠與基材出現(xiàn)局部粘接不良,膠體內部已固化和未固化的聚氨酯密封膠之間也出現(xiàn)分離。如圖6所示。該項目就是設計不合理的一個典型案例,不僅寬度超過規(guī)范要求()24mm),寬厚比也非常大,達到33:5(6.6:1),在實際的應用中出現(xiàn)明顯的固化問題。因此在設計時,一定要注意聚氨酯密封膠的尺寸,膠縫尺寸和寬厚比均應符合密封膠廠家的使用要求。計算不能通過時,需向聚氨酯密封膠廠家確認,獲得廠家的認可。膠縫封閉在聚氨酯密封膠膠縫設計時,無論是單組分聚氨酯密封膠還是雙組分結構密封膠,都應保證其與外界空氣的接觸,使結構聚氨酯密封膠能夠充分固化,達到最佳的性能。設計時應避免將聚氨酯密封膠完全封閉,因完全封閉可能導致聚氨酯密封膠不能充分固化,無法獲得預期的物理性能。某項目單元件使用雙組分結構密封膠加工,對養(yǎng)護后的單元件成品進行割膠檢測時發(fā)現(xiàn):養(yǎng)護24h割膠硬度未達到20,并且存在局部粘結不良的情況。如圖7所示。與上述現(xiàn)象對比,暴露在空氣下的對照組不僅粘接良好,24h后硬度也達到了。對于單元件中硬度未達到20的膠縫,割膠后暴露在空氣中硬度會持續(xù)上升,在48h-72h硬度會達到35以上,粘結效果也隨之好轉。本項目單元件割膠出現(xiàn)的上述局部不粘、硬度不達標的主要原因,就是膠縫封閉設計。本項目接口設計如圖8(左)所示,聚氨酯密封膠的寬度為22mn,厚度為8mm,此時寬厚比為2.75:1,尚未超出常規(guī)設計的寬厚比要求。但與聚氨酯密封膠粘結的副框和側面的護邊是一體成型的“L’’型鋁型材,與聚氨酯密封膠接觸的膠條也是不透氣的狀態(tài)。因此,待注膠的結構聚氨酯密封膠膠縫相當于由3個不透氣的面(材料分別為玻璃、鋁材和橡膠條)和一個與空氣接觸的面(材料為泡沫棒和耐候膠)構成。http://www.lhop.com.cn/